建筑思维与手机选择<2>

小zz Arch Z 2020-03-12原文 发表于




摄像


就摄像这门技术来说,它在手机摄影技术升级和专业摄影设备普及的大环境下,也从许多年前的专业、复杂,变成了如今的大众、简单。世界上会拍照的人很多,同一个世界在不同人的镜头中映射出来的照片也不尽相同。


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,图像表现十分重要,建筑从业者也是其中一份子。至少我们本科阶段就有建筑摄影的专业课需要学习。诸多标新立异摄影风格里,建筑师风格一定占有一席之地。因为建筑师们总会把其特有的职业精神,甚至审美癖好带到摄影上来。或如绘图般精确;或如构成般对称;或如建模般富有冲击力;或如素描般黑白分明……


香港国际机场 笔者摄于2019年8月


不仅如此,很多时候建筑师们还要参观建筑、调研场地、感受风土等,这些活动都需要我们留下照片,或作为后期研究的材料,或作为回顾事件的记忆,或仅仅是从业经历的留念。


某手机的相机配置 1


某手机的相机配置 2


但是我认为2020年的今天无论是不是设计从业者,每个人都会对手机摄像有一定的要求,但有的人对手机相机的要求很高,有的则只要求清晰、准确,这就是个人的见解了。




硬件


有了电脑的建筑师,还需要手机硬件吗?首先,并不是所有建筑从业者都用电脑,比如很多著名建筑师就习惯用草图和模型做设计;其次,由于手机的小巧、便捷等优势,使得它在日常生活中已无法被电脑取代,在设计行业的作用也是。例如现在很多电脑软件都开发出了手机版本,设计者们甚至可以在手机上改图看模型,然而这些都有硬件的基本要求。


手机上的某些设计软件


更何况建筑师的业务交流、修改稿件等,很多都是手机完成的,好的硬件能够让设计师在被甲方逼死之前避免被自己的手机逼死。




网络


5G时代来临,4G也仍在网络舞台活跃。选4G还是5G是广大手机买家的顾虑之一。就建筑师来说,除了待在Studio画图做模型,有时还需要参观场地、视察工地,不同地点的网络状况是不同的。闲暇时掏出手机琢磨方案,突然回想到某个案例上网查一查,这些都要基于移动网络。不仅如此,手机网络的好坏还有可能直接决定自己跟身边人的交流效率。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,快人一步或许很重要。但索性的是大数据流的信息似乎不是设计者经常触碰的领域。




三防与感应


三防指手机的防尘、防震、防水功能,随着现在手机一体化做的越来越好、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质,“尘”和“震”绝大多数手机都能克服,用户们比较关注的是防水方面的性能。现在手机的三防标准最高可达IPX 7,也就是在大约1m深的水中浸泡30min设备不受损害。但当下也有很多国产手机只达到了生活防水级别。


前面也说到,作为设计人员,有时也会接触复杂的环境。尘埃和液体是难免的,而且如果突然因为这些因素导致维修或者影响使用,可能会影响工作、学习和生活。不过有的人则比较小心细致,对手机的保护比较好,这也取决于个人偏好。


感应部分就比较简单了,像陀螺仪、环境光传感器、重力传感器都是当下手机的标配,绝大多数手机都有,也都是非常实用的装置。但值得一提的是NFC功能能够为生活带来很多便利,无论是乘公交、进小区,还是出差住酒店和参加会议。但这一功能不是所有手机都有的。




外观、摄像、硬件、网络、三防与感应,是大众选择手机的几大标准,设计从业者或者建筑师的选择应该也会侧重这些方面,但跟大众略有不同。不过手机与建筑的共同点是:都是美学与功能结合的机器,设计与技术合作的产品。相信设计思维和建筑思想能够为手机的选择带来新的思路。


在资源方面,各大视频网站的评测用户和评测公众号已有很多了,大家可以都看看。还有很多像中关村报价(http://detail.zol.com.cn/)的网站有很详细的手机参数和报价,这些都可以帮助大家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。


我心中大体有了自己想要的手机的模样,希望对你也有启发。






--- Growing, Growing, Brighter Everyday ! ---